曼彻斯特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工业城市”。19世纪40年代,青年恩格斯正是通过深入地观察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及阶级斗争状况,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现状》,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作出了深刻论述。工业革命时期,运河是曼彻斯特老工业区的命脉,如今的运河区通过保留历史价值的更新改造,已成为曼彻斯特全新的城市名片。

曼彻斯特是大曼彻斯特郡首府,位于英格兰西部,距离首都伦敦约200英里,是英国最大的棉纺织和纺织机械制造中心,被誉为工业革命的故乡。曼彻斯特亦是利物浦、利兹、谢菲尔德组成的英格兰西北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1830年,曼彻斯特建成通往利物浦的首条铁路。1894年开通连接附近城市与工业区的运河,使其成为当时英国的第三大港。1974年,曼彻斯特成为英格兰西北部以纺织、电器、机械、化工为主的工业区中心。

在工业发展的早期,滨水的工业地带可以说是曼彻斯特经济繁荣的心脏。但随着更先进生产模式的引入和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更新,运河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渐渐不复往日的热闹。20世纪中期,在中心城区主要用途由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开发利用废弃的工业区成为城市发展和更新的重要任务。
Castlefield是曼城运河及港口区域改造的重点地区。这里的Bridgewater运河,据说前身是罗马人在英格兰开凿的第一条运河。18世纪,运河被扩建和加宽以满足工业产品的运输需求。正是因为运河的便利,Castlefield才发展为工业革命后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在转型改造过程中,曼城充分利用这一历史遗产,保存罗马城堡的基础,修葺并改造工业厂房,引入现代商务和生活元素,形成古代、近代、现代时空的对话,新旧共存、相互映衬,叠加成复杂的有趣空间。
位于运河沿岸的罗马时期城堡残壁代表了曼彻斯特的悠久历史,工业时期的厂房代表了曼彻斯特曾经作为工业之都的辉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设计师保留并发掘历史遗迹,用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广场和桥梁修补罗马城堡椭圆形地段,既修补了工业时期对古迹的破坏,又为古老的运河区注入了现代元素。而许多工业化时期的建筑也没有被拆除,而是被改建为住宅、办公楼,或者餐厅、艺术馆和博物馆。设计师充分利用钢筋、玻璃和红砖的穿插,体现了新旧建筑的结合与功能转换,用差异和对比来“续写”运河区的历史。

如今,Castlefield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莫过于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1830年建成的曼彻斯特到利物浦铁路的老火车站旧址内。1978年,曼彻斯特市象征性地用1英磅从英国铁路公司买下了1975年关闭的老火车站,作为科工馆新址。1983年,博物馆正式开放。
曼彻斯特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城市,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这座火车站是世界上第一座客运车站。这里的两个仓库当时被认为是“世界的仓库”,因而馆址本身就是极其珍贵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明遗址。科工馆将几个建筑物整旧如旧,保留了它们19世纪的风貌。古老的红砖墙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馆内那些古老的机器与当代的数字化展陈方式结合,仿佛又将观众带回了工业革命时期如火如荼的岁月。
工业遗迹并非城市发展的疤痕和障碍,而是记忆与宝藏。作为工业革命的亲历者,曼彻斯特运河区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贯彻历史价值观的做法,值得许多城市借鉴。
